当前位置:奖文

只争毫厘的匠心

时间:2023-06-11 13:12 | 栏目:奖文 | 点击:

当你没有借口的那一刻,就是你成功的开始

  

  2022年7月24日,“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”成功将“问天实验舱”送入太空。鲜为人知的是,从火箭点火、助推器分离、整流罩抛离、舱箭分离,再到“问天实验舱”在太空中不断调姿,每个飞行姿态改变的背后,一个个小小的“引线”发挥了重要作用。这个“引线”专业名称叫作“火工品”,对于负责火工品制造的“杨尹渝班组”来说,每一次成功发射都是对他们极大的鼓舞。

  

  小时候,在川南机械厂当铣工的杨尹渝的父亲,每晚都会赶回厂子加班,杨尹渝会跟着父亲来到嘈杂的车间里写作业,目光所及全是父亲和同事挑灯夜战的身影。每次航天发射任务成功,全厂职工敲锣打鼓、载歌载舞的欢庆场面,让“航二代”的他满是兴奋之情。

  

  1981年,杨尹渝也成为该厂的一名钳工。彼时,中国航天特种产品制造业,尤其是火工装置的研发制造刚起步。厂房十分简陋,夏天闷热,机器发动后,铁屑混合着机油飞溅,杨尹渝全身上下无一处幸免。

  

  刚开始,杨尹渝按照图纸手握锉刀学着做榔头,做一把榔头要花掉一个星期的时间,还可能不合格。他前前后后做了有十来把后,制作时间缩短到一两天。1984年11月,单位开始负责一些重要航天工程火工品的制作。而火工品的制作远比一把榔头的打磨更精细,那时在没有精密设备的辅助下,全靠一双手来控制火工品尺寸、外观以及表面光洁度。杨尹渝手握锉刀,指缠砂布,在每天几乎十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里,他的手和眼睛需在毫厘之间“计较”。常常用一两个小时打磨仅300多平方毫米面积,其误差要控制在0。02毫米。如此经年累月毫厘必较,磨炼了他过硬的技艺,但杨尹渝的十根手指的指纹却磨没了。

  

  有一次,某型号火箭任务下达,杨尹渝发现其中安全引爆装置因为零件类型太多,彼此间配合复杂,稍有差池就可能造成严重后果。在没有任何借鉴和指导的情况下,为了确保万无一失,杨尹渝只好将每个零件一一拆下后,又一步步复原,细细琢磨每个零件的咬合情况。经过一段时间的冥思苦想,杨尹渝获得灵感,设计出半圆单刃刀具,解决了加工难题,使该装置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。当然,每一次的火箭发射,对于杨尹渝来说才是最终的检验,厂里都会组织大家一起守着电视看直播。以前,父辈们就围着大广播,一旦听到“发射成功”,鞭炮声、锣鼓声和欢呼声就瞬间淹没整个厂区。这样欢庆的场面,杨尹渝并不陌生,但直到真正成为参与者时,他才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航天人的喜不自禁。

  

  一路走来,由杨尹渝亲手制造的火工品不下十万发,不仅装上了弹箭星船,也游历了陆海空天,且创下了发射零失误的成绩。然而,要想保证绝对的万无一失,且尽可能保证更安全的生产,单靠手工并非长久之计。杨尹渝在不断研磨中意识到,匠人匠心不仅要争于毫厘,还得革故鼎新。十年前,杨尹渝开始着手半自动化及自动化的创新工作。如今,整个工厂机械制造部分已经实现了90%的数控技术加工,生产效率较十年前成倍增长。

  

  “没有好坏,只有成败”,这是杨尹渝制造火工品的一条铁律。40年来,杨尹渝带领班组,参与并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近三十年来的发展,他也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大国工匠。现在,他更期待以“只争毫厘”的匠心,开创出中国航天“智”造的未来。

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:

相关文章